2025/07/09 08:29 | 2379 次觀看
能力很強,能選的工作卻愈來愈少?當心「限制條件」把機會擋掉了
明明能力不差,經歷也不錯,卻總覺得換工作越來越難?有時問題不在實力不夠強,而是設下的「限制條件」:不想帶人、不想外派、不想扛案子……正在悄悄刪掉工作機會,如何在能做、想做與市場需求中尋找交集?本文節錄自《用商業思維優化你的人生選擇》。
文/游舒帆Gipi(商業思維學院院長)
本文目錄(點擊可快速前往)
擁抱市場:在能做、想做與市場需求中尋找交集尋找產品與市場的契合點
Lesson 18,我們將自己的產品原型做出了定義。你是孩子眼中的好爸媽,也是父母親眼中的好孩子,還是老闆信任的得力助手,又是同事眼中的神隊友,部屬心中的好主管;而你自己,也很樂於扮演好這樣的角色,那真的是皆大歡喜。
家庭關係,對象人數相對比較少,但通常很難選擇要或不要,畢竟是自己的血親。我們大致上只能盡可能滿足,並試著找出平衡點。原生家庭的議題既單純又複雜,單純的是人數就那一兩位,複雜則是因為你很難斬斷關係,不像朋友、客戶、同事一樣可以說換就換。
這是人生重要的課題,本堂課我們暫時不探討原生家庭的議題,先回過頭來探討複數且具有選擇機會的關係,尤其是關於工作與市場。
擁抱市場:在能做、想做與市場需求中尋找交集
距今約十多年前,我在工作上結識了一位能力非常傑出的前輩,他的技術能力真的沒話說,對當時的我來說就是個神級的人物,什麼難的技術問題到他手上,沒兩天大概就能被搞定。這樣一位厲害的高手,在公司內自然受到很多人的推崇。
但我也經常聽到另一種聲音,那就是有人說他太技術導向,太自負,沒辦法與人合作,也沒辦法帶領團隊。不然以他的技術能力跟資歷,現在最少是個技術總監以上的水準,外面應該有大把的機會才對,沒必要待在公司。
後來呢,我偶然有機會跟他合作,有一次會議後剛好接近中午的時間,他邀我一起吃午飯,我想難得有機會可以跟前輩請益,自然是爽快地答應了。吃飯過程中我問他:「大哥,你的技術能力這麼強,外面應該有薪水比現在高很多的職務找你去才對,你沒有考慮嗎?」
我記得他是這麼回答我:「是有不少公司找上門來,但海外的職缺我不考慮,因為我家需要我照顧。以軟體這個行業來說,多數公司更強調溝通與帶案子,而不是技術,所以他們大多要我當技術總監,且一定要帶團隊。但帶人這件事我一直覺得很麻煩,我討厭盯進度,也討厭在合作時遷就別人,更討厭做績效考核。前幾年都還有獵頭要說服我去帶人或者去海外工作,但都被我拒絕了,這一兩年主動來找的就很少了。」
當我還在體會他的考量時,他給了我一些建議,他說:「我覺得你是有潛力的,技術學習能力很不錯,也願意帶團隊跟扛案子,你未來的選擇應該會比我更多,我算是被自己的堅持給困死了。也還好現在的公司願意接納像我這樣的人,讓我繼續在這裡做自己想做的事,扮演想扮演的角色,薪資的部分我還能接受就好了。」
這頓飯,給我帶來了一些啟發,前輩能力很強,但能選擇的工作卻愈來愈少。事後我跟主管聊到這件事,因為我主管跟這位前輩共事了10多年,是私交非常要好的朋友。
我主管是這麼跟我說的:「專業能力會給你增加很多的機會,如果還有管理能力跟溝通能力,那機會就更多了。假設專業能力可以給你帶來100個機會,加上管理能力跟溝通能力後,可能會有500個機會。但這麼多的機會中哪些才是好的呢?你要篩選嘛,怎麼篩?當然就是設定條件,例如什麼行業不要,薪水低於多少不要,工作地點太遠不要,篩選完可能剩下100個,你從這裡面慢慢挑總會有機會找到適合的。」
「但是,如果你設定的是不要帶人,不要扛案子,那你一開始擁有的機會就只有100個。但偏偏你應徵的那些高薪職務,對方花大錢找你來就是要你能帶團隊跟扛案子的,這100個工作機會中,可能有90個對這個職務的定義都是如此。你不想帶人跟扛案子,可能就少了90個機會,剩下的10個,可能有5個是需要外派的,但你又不想外派,所以你能爭取的可能只剩下5個工作機會了。如果你能爭取到這5個工作,那就是所謂的理想工作,要不就得接受現實,拿掉一些條件。」
能力,會讓你擁有更多的機會與選擇;限制條件,則會讓你聚焦於真正想要的;但若限制過多,卻會讓你失去各種機會。
尋找產品與市場的契合點
做產品的時候,我們最怕的就是做出一個非常獨特,但只有少數一兩個人需要的產品。所以在產品發展的早期,我們必須找尋複數個願意為產品買單的用戶,這群用戶是產品最早的使用者,也就是所謂的早期用戶。至於複數是多少呢?
如果你在求職,你會怎麼看待自己的市場行情呢?通常是看拿到的offer數量,以及這些offer願意給的薪資水準,代表市場上對你這樣的人才有一定的需求。那要拿到幾個才夠呢?其實只要有3∼5個大致上就具有一定代表性了。
如果你是要看看自己是不是個好主管,那要怎麼知道自己的領導與管理能力不差呢?通常是看被你帶領的團隊的整體表現,如果你管理的部門績效表現良好,成員流動率低,你負責的跨部門專案也多能順利完成,橫向部門的人也樂於跟你共事,那你就有複數個案例來佐證自己的領導與管理能力了。
若能更進一步,你在3間公司擔任過管理職務,也都獲得不錯的成績,那又是另一個複數案例,你完全可以說自己是個稱職的管理者。而且市場上確實也需要你這樣的人。
所謂的複數,不見得是一個具體的數字,而是有一定數量的人願意對你所能提供的價值買單。
節錄自:聯經出版《用商業思維優化你的人生選擇:拆解人生關鍵變數,掌控財務、工作、人際與個人職場定位,活出自我版本的人生》/游舒帆(Gipi) 著
推薦閱讀:
月薪5萬,該先存錢還是投資自己?搞懂「可支配所得」的財務關鍵
工作倦怠出現了,該如何擺脫失去熱情的狀況?
年輕人為何拒絕當主管?不是逃避,是不想傳承「有毒的管理文化」